您好!欢迎光临深圳永利总站服务探测科技有限公司,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咨询热线 133-1692-8767
您的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公司新闻 >

见证古蜀文明汉化进程

发布时间:2018-06-30 人气:

  将指路村遗址置于秦灭巴蜀的大背景下,不难得出它的“移民”性质。杨波说,秦灭巴蜀以后开始了大规模的移民。一是屯兵,二是将罪犯家眷迁到巴蜀地区移民支边,以及把六国剩下的民众迁移此处统一管理。再加上汉武帝开发西南夷鼓励移民,卓文君之父、卓王孙这种富豪级人物也举家入川。因此从秦到西汉时期,几次移民都会带来巨大的文化影响和冲击。考古人员甚至推测,“X子乡”虽然缺失一字,无法识别具体名称,“但‘子’也可能是分封的爵位名,这处遗址,或许就是从六国时某个王公贵族的封地迁移而来。”
  这个基础设施完备的聚落,居住的是何许人呢?杨波说,尽管指路村遗址距离古蜀文明时期的郫县古城只有100米。但从出土文物来看,它们应该不是古蜀人所留下,更应是战国晚期秦灭巴蜀后的移民及其后裔留下的。
  杨波说,在近年对郫县古城遗址的考古勘探中,考古人员发现有多次洪水淤积现象,且厚度较大。在指路村遗址以前的大约两千年里,出现了文化堆积的缺环,“这极可能意味着郫县古城因为水患不绝,终被废弃。在李冰治水之后,天府之国水旱从人,人们便再度进入附近区域繁洐生存。”杨波透露,此次发现的不少遗址下面有卵石,说明极可能就是建在古河床及其附近。
  这种外来文化还体现在瓮棺、瓦当等出土文物中。杨波说,古蜀时期并无瓮棺葬风俗,而瓦当同样是中原文化中用于高等级建筑的构件。此外,遗址还出土了陶罐、陶钵等具有典型中原文化特征的器物,且数量巨大,与巴蜀文化特征明显的釜形鼎等器物形成鲜明对比。
  杨波透露,指路村遗址面积多达近300万平方米,目前的考古只是其中一角,因此还无法了解聚落人口等具体信息。但经过科学发掘、保存较好的汉代遗址,在全国也十分少见。此次发掘,为认识汉代成都平原基层聚落生活提供了宝贵资料。未来,遗址将申请五年长期发掘,以了解汉代乡一级聚落布局、功能分区及日常生活。
  居住于此的先民,既有少量土著,更多的则是外来移民。这些秘密的信息,正是镌刻在出土的器物中。杨波说,此次考古出土的房屋基址中,既有干栏式,也有基槽式,“在在宝墩、金沙等古蜀文明遗址发现的房屋基址,都以干栏式为主,因为蜀地水患解决以前,这种底层架空式的干栏式建筑才可能有效防潮。而开挖地基、填土石造房的基槽式建筑,就是典型的外来文化,反映了汉代人居住方式的转变。”
 

推荐产品
13316928767
西安仪器 | 天津生物科技 | 河南生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