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永利总站服务探测科技,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咨询热线 133-1692-8767
您的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公司新闻 >

西墩主体年代都是西周晚期到春秋时期

发布时间:2018-12-19 人气:

  11月28日,恰逢晴朗好天气,引江济淮工程文物考古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由厦门大学历史系副主任张闻捷带领的团队正在位于庐江县庐城镇申山村的三板桥遗址进行发掘工作。
  据悉,引江济淮工程是安徽省基础设施建设的“一号工程”,工程沟通长江与淮河。随着工程的推进,沿线文物保护工作也备受关注。2014年起,省考古所就组织专业技术人员通过实地踏查,基本摸清了工程沿线的文物分布情况,经过复查和专家论证、修改,最终形成了《引江济淮工程文物考古调查报告(初步设计阶段)》,确定了引江济淮工程安徽境内共涉及44处文物,其中有26处集中在新石器至商周时期,年代较早,学术意义重大。
  此次文物保护工作参照引江济淮工程建设的时间控制节点,为加快进度,结合文物“点多线长面广”的分布状况,以合肥为中点划分南、北两片区,同时开展文物保护工作。按照“协调一处、进驻一处、勘探一处、核评一处”的工作方式,圈定保存较好、价值较高的文物点,坚持确保重点、兼顾一般的保护原则,保持考古发掘、古建测绘同步进行。
  据张闻捷介绍,目前已经发掘的东墩、西墩主体年代都是西周晚期到春秋时期。每个墩的年代大概有三个时间段,最早的是新石器时代晚期,中间段是商代末期到西周早期,最晚的是西周晚期到春秋早期。
  另一处位于庐江柯坦镇枣岗村的杨墩遗址,则由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进行发掘。该项目负责人余飞介绍,杨墩遗址总面积约有3000平方米,主要是以西周为主的台型聚落遗址,相对高度约为3米。目前发掘面积大概有1200平方米,平均深度为1.2米左右。
  到目前为止,已经完成了34处古遗址的勘探(总面积约90万平方米)、3处古建筑的测绘(总面积近7千平方米)、6处古遗址的抢救性发掘(面积4280平方米);正在发掘的古遗址有16处。目前已发现周代的部分房屋基址,出土文物多为鼎、罐、鬲、豆等陶器残片以及少量青铜小件,现在的进度也为引江济淮工程建设提供了时间保障。
  墩子高于当时地面,两面各挖一个大型凹坑,用于倾倒垃圾,整个地层呈现一个倾斜状。这种墩子一般建在河道边上,方便取水。“这些墩子分布非常密集,最近相差一公里左右。”他表示,这有点像周人在南进的过程中设置的控制据点。其中,北墩地层分为八层,地层序列非常清楚且很有特色。目前最深处已挖到4.2米,遗物很丰富:可修复的石器、陶器以及小件的青铜器大概发掘了200多斤,陶片200多袋。同时还发现了稻谷的种子,说明新石器晚期这里已经开始种植水稻。这就填补了江淮间遗址发掘的空白。同时为我们了解周人侵略南方提供了重要的物证。

推荐产品
13316928767
西安仪器 | 天津生物科技 | 河南生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