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永利总站服务探测科技,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咨询热线 133-1692-8767
您的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公司新闻 >

汉代墓葬中出土的各类陶塑艺术品红陶狗

发布时间:2017-12-03 人气:

  在汉代墓葬中出土的各类陶塑艺术品中,常见各种造型生动、刻画传神的动物俑。由于各种原因,很多陶俑的造型出现了残缺,需要进行修复。本文所述的红陶狗(汉代)出土于河南泌阳二高,发掘时曾进行过修复,现藏于河南博物院。修复前,该红陶狗残掉3处,分别是一个左耳、一个右前足及整个尾巴;缺失需补配的部位有4处,分别为右耳(宽3.7厘米,高3.4厘米),右脸后侧鬃毛(高7.2厘米,宽2.5厘米),左前足(长9.2厘米,直径3.4厘米),左后腿及其足部(长11.5厘米,高11.6厘米,厚3.5厘米)。修复步骤可分为三步。

  补配缺失的右耳、右脸后侧鬃毛及左前足前,首先对实物现存的相对应的左耳、左脸后侧鬃毛及右前足进行认真观察,确定缺失部位的形状、造型和尺寸。补配缺失的左后腿及其足部前,则先找出同为汉代的其他相似陶狗的图片资料,仔细观察,做到心中有数。

  首先用水加石膏粉调制成稀稠相宜的石膏浆料,参照黏接完成的左耳和左脸后侧鬃毛,用不锈钢刀批制出右耳和右脸后侧缺失鬃毛的大致形状。待石膏完全干透后,再用150目砂纸根进行细致打磨,并用雕刻刀及自制刀具,在补配的右脸后侧鬃毛上参照左脸鬃毛刻出七道上扬的纹线。补配左前足时,先批制出其大致形状,再用手术刀进行细部的加工修整,然后雕刻出陶狗脚趾的宽窄、深浅及形状,待其干透后用150目砂纸进行随型打磨即可。

  对左后腿及其足部的补配是参照图片资料进行的。首先调制出较稠的石膏浆料,对缺失部位如后腿及其足部高低、宽窄等进行大致造型的堆砌,然后用较稀的石膏浆料在坑洼的地方充分填充。待石膏凝固后,雕刻出后腿侧面的凹坡度、弧度,狗腿的宽度及向两边延展的坡度,后足脚趾缝隙的宽度、长度、坡度及深度等。彻底晾干后用150目砂纸进行充分细致的打磨。最后用1500目砂纸打磨所有补配部位。

  用大号毛笔蘸取桃胶稀料对所有补配部位的正反面进行均匀涂刷,让桃胶稀料尽可能多地渗入到石膏内部,这是为了使所有补配的部位得到进一步的加固,同时也使着色后的部位不易脱色及脱片。

  确定陶狗的底色为浅桃红色后,在漆片稀料中加入经过研磨的橘黄色、大红色、土色及白色四种矿物颜料,用油画笔调制出与陶狗一致的底色。选用9号油画笔蘸取少量调制好的稀料,结合竹质批刀对所有补配及填缝的部位进行少量而均匀的第一次弹制。之后在第一次调制的稀料中加入经过研磨的中黄色矿物颜料进行二次调制。用8号油画笔蘸取该颜料再次对所有补配并弹制过一次颜色的部位进行第二次点缀式的嘣弹。待第二次嘣弹的颜料干燥至80%的时候,取一支干净的毛笔,轻轻揉搓所有弹制了颜色的部位,使两种颜色部分相融,有片状层次且富于立体感。颜料干透后,再根据红陶狗表面的旧感及附着物,调制出脏旧色感的稀料,用软毛牙刷蘸取后进行点缀式的嘣弹(注意不是对所有做过颜色的部位进行覆盖式的嘣弹),呈现出底色与附着物色融为一体,且不会出现太大色感层次反差的效果。至此,红陶狗的修复工作全部完成。

  使用角刀、平刀、手术刀、止血钳及木刀等工具,对原发掘修复时断碴面上残留的漆片及乳胶进行认真而彻底的清除。用刀具剔除漆片残留时,注意不要伤害到残缺面的胎质,对白乳胶的残留则用止血钳进行逐一捏除。清理完断碴面的胶料后,将桃胶加入清水进行熬制,使其形成所需要的稀稠度(以吸管能吸取上为宜)。用点滴管吸取熬制好的桃胶均匀地点涂于所有的断碴面上。在第一次点涂的桃胶未干时,快速进行第二次点涂,直至断碴面的陶质变得坚硬。这一做法是为了给下一步的黏接工作打下基础,使黏接后的陶器不易脱胶。

  以上工作完成后即可进行黏接。使用的黏结剂是用环氧树脂E-44及聚酰胺树脂650按1:1的比例调制而成。调制黏结剂时,根据陶狗的陶质颜色加入适量相匹配并经过研磨的矿物颜料。用竹刀挑取胶料,均匀地涂抹薄薄一层于所有的断碴面上,这样做是为了保证黏接后的对缝之处不溢出胶料,为以后的修整工作节省时间。将残断的部位准确无误地与实物主体进行对接,并用白布带对黏接部位进行捆绑、扎牢,使黏接后的形状准确且无错位。待红陶狗左耳、右前足及尾巴的黏接部位干透后,进行细致的检查,确保牢固持久。对黏接后的外部缝隙进行批缝,并用粗砂纸及细砂纸进行彻底的随型打磨。用漆片稀料调制出与陶狗质地相同的颜色稀料,在黏接后的右前足、尾巴的内壁处进行灌缝、批制并打磨成型。再用漆片稀料加研磨过的矿物颜料,调制出陶狗内部的色彩颜料,用牙刷进行嘣制,待干透后改用6号油画笔进行第二次弹制,使其与该陶狗内部整体颜色相融。

 

推荐产品
13316928767
西安仪器 | 天津生物科技 | 河南生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