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许卫红介绍,在咸阳地区发现的秦人墓葬中,近年考古发掘已有两例铜壶内残存液体的情况,其中一例是坡刘村的秦贵族墓葬,与本次发掘属于同一处秦人墓地范围,专家推测这例液体也可能是酒类。
在一座秦人墓葬中发掘出土了保存完整的铜剑一柄,铜剑通长60厘米,历经两千余年仍保存较好,寒光闪霜。剑首圆形,茎部圆箍状,剑身是中部起脊的八面体,近锋端有明显的束腰。这种造型最早出现于吴越地区,属于传统的“周式”长剑,一体连铸,茎部缠绕丝绳可以舒适地持握,束腰及八面体的剑身有很强的杀伤力。
出土时,考古队第一时间将铜壶内的液体送至相关单位进行科技检测。结果发现,液体中含有较高的羟脯氨酸、谷氨酸等氨基酸以及少量任二酸、月桂酸等脂肪酸物质。其中,羟脯氨酸、谷氨酸等氨基酸的含量分别为4.83ug/g和2.40ug/g,属于酒类物质。“属于酿造酒,不是烧酒。”
许卫红说,“铜剑尽管已经距今近三千年,但从首到锋通体无断裂痕迹,拂去黄土剑身依然寒光闪霜、千年不锈,当时的冶金铸造技术水平可见一斑。这柄剑的出土,也充分说明秦国百姓的‘尚武’之风。”
“仔细观察你会发现,秦兵马俑坑出土的剑,剑柄多是扁的,而这把剑的剑柄是圆的,和越王勾践剑相似,长度也相当,所以具有明显的吴越地区春秋剑的遗风。”许卫红说,“在春秋战国时期,吴越地区是当时铸造兵器最为先进的地区,和吴越地区的样式相比,当时的秦国多用的是短剑,而且剑柄也相对扁平,从剑的成分分析,也融合了当时吴越宝剑的先进冶炼技术。”
3月19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许卫红18日晚透露,在岩村墓地秦墓铜壶里发现约300毫升的近乳白色透明液体,属于酒类物质,类似今天发酵酿造酒。此外还发掘一柄保存完整的青铜长剑,具有明显的吴越地区春秋剑的遗风。
岩村墓地位于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南部,属于秦都咸阳城遗址坡刘至花杨村平民墓区范围。在一座秦人墓葬的铜壶中,考古队意外发现了保存两千多年的酒类物质,这件铜壶内保存着总量约300毫升的近乳白色、透明纯净的液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