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永利总站服务探测科技,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咨询热线 133-1692-8767
您的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

山西省晋中市榆社县发现榆社偶尔坪遗址

发布时间:2018-07-16 人气:

  发掘表明,该遗址地层堆积比较简单,但文化内涵极为丰富,已发掘遗迹有小型墓葬、灰坑、灰坑葬、陶窑、土坑灶、地下建筑遗存、地上夯土建筑基址和夯土城墙基址等,时代上从战国早期延续到晚期。
  F2现存为地下部分,土圹开口平面呈东西向长方形,东西长8.04米、南北宽5.64米、自深3.1米、总面积约45平方米。具体建筑方法是在土圹内用河卵石垒砌厚实的积石墙体和积石基础,平铺的积石基础上有明显的夯土活动面。积石墙内填满乱石及灰杂土,其间出土了大量陶片,绝大多数为建筑构件绳纹筒瓦和板瓦残片,也有少数陶砖,生活用具很少,铁器亦出土不少,有环首刀(削)、锛、铲、凿等,铜器有“安阳”布币,骨器有笄、小骨饰等,石器有大块磨石。F2北部开口处被陶窑Y1打破。
  F3现亦存地下部分,土圹开口平面呈南北向长方形,南北长9.55米、东西宽5.74米、自深推测约3.9米、总面积约55平方米。北半部分被F2打破,尚存底部积石基础。具体建造方法亦是在土圹内用河卵石垒砌厚实的积石墙体和积石基础,平铺的积石基础上有明显的夯土活动面。积石墙内填满杂乱的河卵石,乱石间填土基本为夯土,夹杂有灰土,出土有少量陶瓦片和陶搓、铁铲、铁削、“皮氏”铜方足布、有孔蚌刀等。
  早期遗存主要为墓葬和少量灰坑。墓葬已发掘12座,开口于文化层③下。墓葬均为长方形小型土坑竖穴墓,南北向,一棺一槨,单人葬,仰身直肢或仰身屈肢,头向北。随葬陶器有鬲、罐、盆、豆、钵、盂、匜等,组合不一;其它随葬器物有铜环、铜铃、铜带钩、骨管、骨笄、石柄形器、漆杯等。其中M1-M9、M12等10座墓成排成组,应是血缘家庭的族墓地。墓葬时代推测均在战国早期,墓主身份应为下士或平民。这12座墓葬与4座地下建筑遗存交错分布且有打破关系(F1打破M7),时代上早于地下建筑遗存。
  F1分地上和地下两部分,地面土圹开口呈南北向长方形,长9.1-9.38米、东西宽4.8-5.14米、自深1.5-1.6米、总面积约46平方米。地上有堆置成长方形的积石,除四角外积石较乱,可能是晚期扰乱所致,积石西侧残留有筒瓦作为围挡的台阶,推测房址原为门朝西开;地下残存有河卵石垒砌的厚实墙体和积石基础,未发现明显的活动面。由于地下分为南北两室,推测地上房址原有南北两间,室内现已填满乱石及花杂土。
  榆社县隶属山西省晋中市,地处太行山中段西麓,浊漳河北源两岸,古为北上党地区北端门户地带。2017年,为配合太焦高铁(山西太原至河南焦作)榆社段的地下文物保护工作,山西省考古研究所、晋中市考古研究所和榆社县文物局组织联合考古队对先期勘探发现的古代遗址积极开展了考古发掘。遗址位于榆社县河峪乡西周村西南的冲沟间台地上,命名为偶尔坪遗址。发掘工作自5月4日起,至今已逾六月,目前发掘工作仍在进行中。
  中期遗存主要有地下建筑遗存、地上夯土建筑基址和夯土城墙基址。地下建筑遗存是此次发掘中最重要的发现,共发掘4座,位于发掘区西部,开口于文化层③下,现主要残存地下部分。其中F1、F2、F3为石砌建筑,F4为夯土木构建筑。这4座地下建筑遗存彼此相邻,其中F2打破F3,F1打破战国早期小土坑墓M7。根据开口层位、相对位置和建造方式,推测时代为同一时期,可能晚到战国中期。

推荐产品
13316928767
西安仪器 | 天津生物科技 | 河南生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