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在2014年发掘区的东南部(Ⅱ区)进行发掘,暴露墓葬230座,祭祀坑90个。目前已经发掘墓葬111座,祭祀坑30个。8座大中型墓葬分布在发掘区南部,均被盗;小型墓葬非常密集,与大型墓葬有一定的间隔,分布在发掘区北部。目前已经发掘小型墓葬109座,大型墓葬2座(被盗),年代集中在春秋早期。小型墓葬葬具为一棺或一棺一槨,仅一座墓葬头西向,2座南向,余均北向,葬式为仰身直肢或屈肢,直肢葬约占33%,屈肢葬占67%。随葬器物一般为1件陶鬲,个别有小玉饰等。
陶寺村位于山西省襄汾县城东北约7公里处塔儿山西麓,隶属于陶寺镇。陶寺北两周墓地位于陶寺村北约800米处,因近年盗墓发现。陶寺北墓地东西长约600米,南北宽约400米,总面积在24万平方米左右。目前探明长度4米以上的大型、大中型墓葬40余座、长度3米左右的中型墓葬100余座,车马坑8座,大型墓葬多数被盗。2017年布方面积5600平方米,暴露墓葬230座,依此推算,陶寺北墓地墓葬总数可能达到10000座。墓葬随地势大体由早到晚沿西北——东南方向排列,从西周末期延续到战国时期。陶寺北墓地墓葬间没有打破关系,应该有统一的规划,墓葬因等级的不同存在小的分区:大型墓葬通常沿西北——东南主线排列,中小型墓集中散布于大墓周围,并与大型墓葬小有间隔。以南北向墓葬为主,东西向墓葬仅占4%。
陶寺村位于山西省襄汾县城东北约7公里处塔儿山西麓,隶属于陶寺镇。陶寺北两周墓地位于陶寺村北约800米处,因近年盗墓发现。陶寺北墓地东西长约600米,南北宽约400米,总面积在24万平方米左右。目前探明长度4米以上的大型、大中型墓葬40余座、长度3米左右的中型墓葬100余座,车马坑8座,大型墓葬多数被盗。2017年布方面积5600平方米,暴露墓葬230座,依此推算,陶寺北墓地墓葬总数可能达到10000座。墓葬随地势大体由早到晚沿西北——东南方向排列,从西周末期延续到战国时期。陶寺北墓地墓葬间没有打破关系,应该有统一的规划,墓葬因等级的不同存在小的分区:大型墓葬通常沿西北——东南主线排列,中小型墓集中散布于大墓周围,并与大型墓葬小有间隔。以南北向墓葬为主,东西向墓葬仅占4%。
2015~2017年在墓地的中西部(Ⅲ区)发掘春秋晚期墓葬36座,其中大型墓葬4座,为两对东西并列的“对子墓”,大中型、中型墓葬 9座,有四对东西并列的“对子墓”,其余为中小型或小型墓葬。墓葬均仰身直肢,头北向。
2015M1口大底小,呈斗形。口长6.3、宽5.2米;底长5.8、宽4.7米,现存墓口距墓底深11米。椁壁和墓壁之间填满鹅卵石,与椁室等高,形成一周“积石二层台”。随葬青铜器中其中鼎7件,其中镬鼎2件、3件列鼎、2件盖鼎;方壶、铜鉴、铜敦、铜舟各2件、盘、匜、簠、鬲、甗各1件;乐器共计有编钟、编磬;还有铜车马器、铜兵器、铜工具等。棺椁间东部发现有大量铜贝、骨贝。陶器皆为仿铜陶礼器,可辨认有鬲、盖豆、壶各2件。棺椁间东北角还发现包有金箔的饼形饰1件。从出土器物判断,墓主人为一男性,是一名大夫。
2015M1口大底小,呈斗形。口长6.3、宽5.2米;底长5.8、宽4.7米,现存墓口距墓底深11米。椁壁和墓壁之间填满鹅卵石,与椁室等高,形成一周“积石二层台”。随葬青铜器中其中鼎7件,其中镬鼎2件、3件列鼎、2件盖鼎;方壶、铜鉴、铜敦、铜舟各2件、盘、匜、簠、鬲、甗各1件;乐器共计有编钟、编磬;还有铜车马器、铜兵器、铜工具等。棺椁间东部发现有大量铜贝、骨贝。陶器皆为仿铜陶礼器,可辨认有鬲、盖豆、壶各2件。棺椁间东北角还发现包有金箔的饼形饰1件。从出土器物判断,墓主人为一男性,是一名大夫。
2014年在墓地西北部(Ⅰ区)发掘大中型、中小型墓葬7座。M3被盗扰,其余除M2头南向外,均北向,仰身直肢。其中M7出土青铜器11件,有鼎、簋、壶、盘、匜;玉器有缀玉覆面一套,口琀玉璜、束发器、玉璧、玉蚕、玉蝉(图五:1~5)等。棺椁之间的东西两侧散布大量铜鱼饰、蚌币、陶珠、薄铜皮饰品,应是荒帷上的饰件。出土器物中未见武器、工具,墓主人应为女性,属大夫阶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