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永利总站服务探测科技,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咨询热线 133-1692-8767
您的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

“三连城”是蒙古国境内保存最好、规模最大的匈奴

发布时间:2018-07-27 人气:

  “以前,国际上对匈奴、回鹘等游牧民族考古研究多以墓地为主,比较零星。”王巍说,但中蒙两国13年来的考古合作改变了这一点。根据2005年达成的合作项目意向书,两国学者对蒙古国境内古代游牧民族文化遗存开展了系统调查和研究。
  2018年,中国国家博物馆、河南文物考古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吉林大学等多支中方考古队将前往蒙古国开展考古合作。
  “近年来,中蒙考古合作发掘项目取得许多重大成果与学术收获,赢得国际考古学界的认可和赞誉。”王巍说,对历史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研究是全人类的共同使命,中蒙考古合作对提升世界游牧文化研究、两国文化亲近感和友好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它跟同时期汉地常见的台基在形制、结构上有很大差别,顶部结构也不是很清楚。”他解释说,整个台基呈正南北方向,红土堆筑的台体像个覆斗,边长35.8米,距现在的地表高2.75米。在中心台基和南部一些小台基之间,还有长踏道相连。
  “这是很多匈奴城址常见的建筑组合形式,但如何准确地还原,还存在困难。”宋国栋说。目前,内城的地面上下都没有找到生活、生产的痕迹,“基本排除了用于居住、生活的可能性。”
  匈奴,是国际史学界最关注的一个“谜”:他们以强悍之姿在公元前3世纪横行亚欧大陆,又在公元2世纪西迁,铁蹄远至欧洲,却在公元5世纪左右沉寂。对中蒙两国来说,匈奴曾深远地影响过历史进程,是双方历史文化渊源的特殊“见证者”。
  “三连城”是一种少见的匈奴城址模式,方形单体城址间东西相邻、结构相同。中蒙联合考古队发掘的和日门塔拉城址位于蒙古国后杭爱省乌贵诺尔苏木境内,丰饶的草原环绕,南临塔米尔河,东临鄂尔浑河。
  中方执行领队、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第二研究室主任宋国栋说,联合考古发掘从2014年开始,去年重点对中城的中心台基进行全面发掘。从目前情况看,它可能存在由大型柱子构成的柱网结构,或为回廊式结构的大型礼制性建筑台基。
  蒙古国境内保存最好、规模最大的匈奴“三连城”可能是《史记》等中国汉代文献中记载的匈奴祭祀、会盟之地。中国社会科学院16日在北京宣布,中蒙联合考古队上述考古成果获得2017年度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国外考古新发现”奖。
  该发现也是中蒙两国13年考古合作的一个“里程碑”,对研究匈奴史、汉匈关系史具有重要价值。中国社科院外国考古研究中心主任王巍评价:“这是中国学者把自身发掘古代城址的意识和经验,持之以恒地应用在匈奴考古上结出的硕果。”
  对于和日门塔拉遗址来说,蒙古国考古学界过去对其功用争论不休。通过此次联合考古,双方学界达成共识:它是一座匈奴城址,具浓厚的礼制性特征;它可能就是《史记》《汉书》等中国汉代文献记载的“龙祠”类城址的一种或者某一处,主要定期用来举行礼仪、祭祀、会盟等活动。
  考古学家通过地层学、类型学、碳十四测年及城内采集的少量陶片,判断“三连城”的年代为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1世纪的匈奴时期,但精确的始建年代和废弃时间尚无法进一步判定。

推荐产品
13316928767
西安仪器 | 天津生物科技 | 河南生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