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永利总站服务探测科技,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咨询热线 133-1692-8767
您的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

少陵原墓地位于西安市长安区杜曲镇东杨万村

发布时间:2018-10-24 人气:

  少陵原墓地位于西安市长安区东南约5公里的杜曲镇东杨万村东北约500米的少陵原边缘上。2004年10月至2005年10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为配合西安-柞水高速公路建设在此发掘西周时期墓葬429座,殉马坑3座,仰韶时期灰坑12座。
  葬式均为单人葬。仅M235为母子合葬。无棺椁墓葬骨架保存基本完整。仰身直肢葬最多。此外还有侧身、俯身葬者,墓葬数仅占总数的2.8%,此外有91座墓葬式不清。
  发掘者认为墓葬主人身份均相差无几,为平民。少数地位可能稍高。主要随葬陶器,陶器组合多为一鬲一罐。规格高者有豆、簋、壶等。青铜器以兵器、车马器为主。整个墓地礼器仅有铜鼎三件。珠、玉、石、骨、蚌器等零星有出现,其中蚌器以蛤蜊、贝类最多。同该地区其他墓葬相比,陶豆随葬数量明显较多,出土铜戈墓葬有78座,个别墓葬出土达五件之多。摆放有规律性。
  少陵原西周墓地发掘者认为该墓地主要为西周时期平民墓地,社会等级不高。此外也有研究者认为该墓地出土兵器比例甚高,并根据金文材料与墓地所在地望展开分析,推测其为西周时期“西六师”墓地。
  发掘者主要根据陶鬲、陶罐和青铜兵器等遗物用考古类型学方法对整个墓葬年代进行断代分析,将出土有随葬品的241座墓葬分为五期。第一期墓葬年代为西周偏早阶段,在武王、成王或略晚时期;第二期墓葬年代在西周早期后段,约为康王、昭王时期,可能进入穆王在位前期;第三期墓葬年代相当于西周中期偏早的穆王和恭王时期;第四期墓葬约在西周中期后段的懿、孝、夷王时期;第五期墓葬年代约为西周晚期,或可延至宣王初年。
  墓地南北长200米,东西宽约150米,分布墓葬约500余座,分别为西周和汉代两个时期。发掘时已有七十余座墓葬被盗。墓地位于少陵原西部,该处地势由低渐高,走向为西北-东南向,墓葬分布也呈此方向。西、北两侧墓葬较少,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原高处墓葬分布最为密集。发掘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所发掘墓葬的原始地层堆积已被公路建设破坏,残存墓室开口于扰土层下。第二阶段发掘墓葬地层关系明确,墓葬开口以上地层为两层,第一层为耕土层,第二层为扰土层,所有墓葬均开口于此层下。发掘者将所发掘墓葬分为五个区域。其中西周墓葬编号起于M15,终于M467。全部为竖穴土坑墓。墓葬平面形制大部分为长方形,剖面形制以正梯形为主。此外有一种“凸”字形墓葬较为特殊,共有6座。西周墓葬整体分布较密集,布局不均,叠压打破关系很少。墓葬方向凌乱无规律。墓室结构主要为墓室、二层台、腰坑三部分。墓室四壁挖筑时稍有修整,墓室大小不一,长宽深多成正比。长度在2米以上、3米以下的墓葬占大多数。大部分墓葬有二层台,分熟土二层台和生土二层台,二层台高度与墓室深度成正比。此外也有部分墓葬无二层台。有腰坑墓葬仅19座,腰坑内可辨识动物骨架为狗。此外填土内也有狗骨架发现。墓葬填土为五花土,未经夯筑。
  多数墓葬一棺无椁。部分墓葬无棺椁随葬,还有墓葬一棺一椁。有棺椁墓葬椁室搭建较粗糙,为墓穴挖好后搭建。平面形制有长方形、前后挡出头形状、四角出翘形状等。部分椁室上方可能铺有苇席。木棺保存均极差。

推荐产品
13316928767
西安仪器 | 天津生物科技 | 河南生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