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汉国是五代十国时期中国南方的一个封建地方割据政权。南汉国疆域东至今广东福建之交,北抵湖南郴州,西控广西大部,南逾海南岛,周边与闽、南唐、楚国和少数民族政权大理等地方政权相邻。自刘岩以降,南汉历三世四主,凡五十五年。宋开宝四年(971)被北宋所灭。有关南汉的记载,见于北宋薛居正撰《旧五代史》、欧阳修撰《新五代史》、司马光撰《资治通鉴》。清代学者梁廷楠的《南汉书》中,比较全面系统地记载了五代南汉国的历史。20世纪以来,特别是1949年以来,学界通过历史文献,对南汉时期的政治、经济、兴王府建设、海外交通贸易等开展了广泛研究。
南汉王陵的考古工作始于广州石马村的昭陵,1954年发掘,出土了10多件青釉瓷罐和100多件灰陶罐,更为重要的是,发掘出“乾和十六年四囗兴宁军囗”字样的砖。考古学家麦英豪先生结合相关文献,确认了该陵墓是南汉中宗刘晟的昭陵。2003—2004年,我们在广州大学城发现了南汉德、康二陵,出土了康陵哀册文碑,是南汉考古的最重要发现之一,被评为2004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06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此外,在广州古城周边还发掘了一批南汉臣民的墓葬,特别发现了三件买地券,加上原来留存于博物馆的两件买地券,对于南汉时期的民间信仰及城市地理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在广东阳春,考古工作者还发现了南汉时期的铸币遗址,为研究南汉铅钱的铸造史提供了明确信息。在广西桂林、贺州、梧州等地,还留存有南汉时期的石刻造像、铜钟等史迹。
《中国社会科学报》:从这些考古发掘来看,您所认知的南汉时期广州城格局是怎样的?
易西兵:从目前发现的考古材料分析,南汉时期广州城仍然是以唐代广州城为基础,南汉王宫的核心区域位于今天的南越国宫署遗址范围内,这里一直是广州官府所在地。如今的北京路就是当时的城市中轴线和“御道”所在处。在广州城西,早在唐代已有大量外来人口居住,是广州重要的商业区,南汉时期这一区域依然是繁华的商业区。
近日,记者就五代南汉国的考古发现、南汉时期广州城的发展变迁等问题,采访了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易西兵。
南汉广州城的重要发展是“新南城”,既与珠江的北岸向南变迁有关,也与广州的海外贸易有重要关系。南汉时期,广州城周边建设了许多离宫别馆,史称“宫城左右,离宫数十”。目前已知的金石等文献出现的宫署有十余处。此外,南汉崇信佛教,在广州城周边建28寺。同时,还开凿了兰湖、西湖、玉液池、明月峡,并堑东濠防御宋师。在康、德二陵附近还发掘了可能是“昌华苑”的建筑基址。
《中国社会科学报》:您曾对南汉时期的五件买地券做过研究,由此能体现出南汉百姓怎样的生活?从考古发掘来看,您对南汉的总体印象怎样?
易西兵:买地券自东汉出现以后,历经近2000年的流变,作为一种模拟现实社会土地契约文本的随葬明器,是古代丧葬礼仪的重要物质载体。它对于墓葬断代及社会经济、文化和葬俗、信仰等方面的研究均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受到考古工作者的重视。
通过对五件买地券分析发现,这些买地券是南汉时期职业术士根据老百姓的信仰和丧葬礼仪需求,参照现实社会的地契形式,再借用一些民间信仰等,编撰的“阴间地契”。与大多数买地券一样,南汉买地券的道教色彩浓厚,少数买地券掺杂了佛教信仰。这也反映了南汉崇尚佛教的社会现实。
总之,五代南汉买地券上承汉晋六朝隋唐,下接宋元明清,进一步完善了买地券的时代序列,对宋以后买地券文本的范式化奠定了重要基础。
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