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永利总站服务探测科技,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咨询热线 133-1692-8767
您的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公司新闻 >

把文物利用起来是活化的保护

发布时间:2018-01-31 人气:

  2013年,北京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长椿寺的北院成为西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引进传承人进行非遗研究、创作、传习、展示,包括泥塑彩绘脸谱、北京内画鼻烟壶等,成为京城一处有文化味的新去处。

  此外,孔庙国子监建成博物馆和教育基地,天坛神乐署变身为中国古代皇家音乐展馆,明城墙遗址改造成优美闲适的遗址公园……

  “北京历史文化和近现代文化建筑资源非常丰富,市民整体文化认知基础也较好。”北京市政协委员、致公党北京市委常委、北京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工办主任兼国土规划研究中心主任许槟认为,让文物遗产“活”起来,北京有独特优势。

  在东城区人大常委会主任、东城区人大代表团副团长金晖眼中,左安门角楼就是一个成功范例。金晖告诉记者,今年东城区还将开展一系列文物腾退计划,“如果将这些不可移动文物作为公共文化设施进行合理开发,对城市文化品质的提升、古都北京的整体保护都有很高的价值。”

  市人大代表、北京建筑大学教授秦红岭也表示,文物是有公共属性的,将文物利用起来是活化的保护,可以让居民享受到文物的福利。

  记者采访发现,北京已有多处文化遗址以新的“身份”对公众开放。

  西城区万松老人塔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以博物馆、展览馆、图书馆、实体书店“多重身份”对外开放。现在,这座不到400平米的院落每天吸引着1000-1500人次的游客,是一些“国保”单位客流量的10倍。

  不过,让秦红岭“着急”的是,当前北京文物古迹开放度仍然不够,“我在做古都建筑文化资源库时调查发现,很多古建都被一些单位占用了。”

  秦红岭认为,文物利用的第一步,就是腾退并对公众开放,包括博物馆、图书馆、社区文化中心等方式。

  《北京市“十三五”时期加强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规划》中提到,北京将做好历史文化名园腾退,统筹古建筑保护与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利用,并鼓励支持社会各界参与名人故居、坛庙、胡同、四合院、会馆、历史宗教建筑、工业遗产等修缮保护与合理利用。

推荐产品
13316928767
西安仪器 | 天津生物科技 | 河南生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