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县故城遗址发掘项目负责人孙勐介绍,配合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2016年,市文物研究所在通州区潞城镇开展了大规模考古工作,勘探122万平方米,发掘4万余平方米,发现汉代路县故城城址及周边墓葬群。其中北墙基址长606米,东墙基址长589米,南墙基址长575米,西墙基址长555米,总面积约35万平方米。
“这座县城一直沿用了1000多年,从汉代到宋、辽、金、清。”在路县故城的发掘中,以城址为中心,在2公里半径范围内,考古人员清理了战国至明清时期墓葬1146座,包括战国—西汉墓葬163座、东汉—魏晋墓葬724座、唐墓89座、辽金墓葬29座、元代墓葬4座、明清墓葬138座。其中,战国—汉魏时期墓葬数量最多,类型最丰富,包括土坑墓、砖室墓、瓮棺葬、瓦室墓等。在唐墓中,还发现了唐成宗开成二年幽州潞县丞艾演墓。
今年1月9日,北京市政府已正式批复对路县故城进行整体保护,建立考古遗址公园。“路县故城遗址的发掘将是一个较为漫长的持续过程,因此,遗址公园的建设或许将与考古科研工作并行,应该是一种‘一边发掘,一边展示’的形态。”孙勐表示,将来,人们或能亲眼目睹路县故城露出“真容”的全过程。
刘庆柱说,这一遗址将作为遗址公园对外展示,意义非常重大。“能够在北京城市副中心保留下如此规模的考古遗址,说明了北京市政府和国家文物部门的高度重视。这也是北京地区首个在城市基本建设考古中完整保护下来并建立遗址公园的大遗址,人们终于能够亲眼看见2000多年前的北京(燕国)是怎么治理国家的了。”同时,路县故城遗址通过城市结构和墓葬分布的交融,体现了作为政治中心和多民族融合地区的北京在不同时期的文化特色,以及多民族对中华文明的认同。
“目前正继续清理去年在南城墙发现的排水渠。希望通过明确其走向,了解城内水如何通过城墙排到城外。南城门及附近城墙也将进行清理。”孙勐表示,通过对水渠的清理,不仅能够更清晰地掌握整个县城的布局,对后续考古发掘工作的开展更是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