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考古人员在勘查了上林湖地区一百多个窑址以后,才确定了秘色瓷的生产地点。“对今天已成为水库的上林湖进行了详尽的水下勘探,弄清了窑址所在位置当年的自然地貌,为探讨原料的来源和产品外运提供了重要资料。”相关考古人员表示。
“距今12000多年前的遗址中发现的珠串,最小的直径不足2毫米。什么概念?一个绿豆的五分之一大!在这个微细的工艺品中心,还要穿一个洞!”说到宁夏青铜峡鸽子山遗址发掘出土的精美石制文物,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刘庆柱啧啧称奇,“可见当时人们的爱美之心和高超的工艺水平!”
该遗址发掘出距今4800年、10000年和12000年的三个文化层位,揭示出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的文化序列;其中还获取逾万件的石制品,包括各类细石器、精美的小型两面器和形制多样的石磨盘—石磨棒。
此次浙江慈溪后司岙遗址的发掘,确定了此处就是秘色瓷的生产地点。“产品与法门寺出土的秘色瓷可以完全对应,千年疑团迎刃而解。”刘庆柱说,后司岙窑址是秘色瓷的“生产车间”,是一处生产水平高超的窑场。“除了生产贡御的秘色瓷外,同时还生产民用瓷器。”找到它,就揭示了秘色瓷的成功烧制工艺奥义。
在12000年前的层位上,还揭露出一组条带状分布的柱洞。“这是在我国旧石器时代遗址中首次发现的房屋建筑遗迹,说明人们开始‘下山盖房’了。”在同层还发现多处具有结构特征的火塘,与同期北美古印第安人用于加工食物、具有多层结构的火塘十分相似,表明先民对火和热能具有了娴熟的控制利用能力。
刘庆柱说,这些遗物和遗迹描绘了一幅贺兰山脚下的古人类群在喷涌的泉水边构筑营地、佩戴串珠在篝火前歌舞与生息劳作的美好图景。
“中国古代国家的功能包括‘在祀与戎’。祭祀与中央政治直接相连,是中国古代文化最重要的部分。”刘庆柱说,在汉书和史记中,都有“天子祭天”的记载,“文献记载,汉高祖刘邦在继承秦人雍四畤(音zhì)的基础上增设北畤,形成完整的祭祀五帝系统,并将郊祀雍畤作为王朝最高祭礼。此后,汉代皇帝曾先后十八次郊雍。”然而,实物证据此前从未见到。
这次在凤翔雍山血池秦汉祭祀遗址发现的大量与祭祀相关遗存,确认了这里是西汉初期设立的国家最高等级、专门用于祭祀天地及黑帝的场所——北畤。“这是首次在秦都雍城附近发现的与古文献记载相吻合、时代较早、规模最大、性质明确、持续时间最长,且功能结构趋于完整的国家大型祭祀遗址。”
刘庆柱表示,该遗址的发现,填补了秦汉时期最高祭天仪式场所的历史空白,对于研究中国古代从封国到帝国这一重要历史过程中的祭祀制度、政治制度、礼制文化等均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神秘的秘色瓷一直是古代皇家专用,在长达1000多年的时间里,人们只闻其名,未见其面。直至1987年法门寺地宫打开,秘色瓷的庐山真面目才得以示人。然而,它的生产过程、产地、内涵等谜题,一直悬而未解。“大家隐隐约约知道是在浙江生产,又不知道具体在哪儿,怎么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