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永利总站服务探测科技,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咨询热线 133-1692-8767
您的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公司新闻 >

越窑青瓷中拣选出的精品又称秘色瓷大多数由贡窑生产

发布时间:2018-03-16 人气:

  烧出了质美温润的釉色。晚唐越窑青瓷为众多诗人赞颂吟咏。如陆龟蒙《秘色越器》诗中有“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句;皮日休《茶瓯》诗中有“邢人与越客,皆能造瓷器”句;许浑《晨起》诗有“越瓯秋水澄”句。在这些对越瓷的描述中,以陆龟蒙的“千峰翠色”形容得最为贴切。法门寺出土的青瓷大多数为翠绿(即青绿)色,因而“千峰翠色”也就成了越窑秘色的代称。但青瓷在烧造过程中,由于窑内温度和保温时间长短的不同,其颜色也会有深浅之别。另外,青瓷的不同色调还决定于窑内的气氛,如瓷器在还原气氛中烧成,即在烧造后期控制窑内空气的供给,使胎、釉中的高价铁即三氧化二铁(Fe2O3)还原成低价铁即氧化亚铁(FeO),器物出窑后便呈翠绿(青绿)色;如相反,在烧造后期不控制窑内空气的供给,胎、釉中的氧化亚铁与氧结合,形成三氧化二铁,这种在氧化气氛中烧成的青瓷便呈青黄色。法门寺地宫和水邱氏墓中出土的越窑青瓷有呈青绿色的,也有呈青黄色的,原因就在于此。但越窑青瓷无论是青绿色的,还是青黄色的,就其釉质而言,都莹澈而无瑕疵,滋润而不透明,如唐代诗人顾况在《茶赋》中所云,“越泥似玉之瓯”。越窑瓷的釉质确有似玉之感,给人以极佳的视觉效果。

  出现了银扣和漆平托装饰的新技艺。银扣原是东周以来漆器工艺上的一种装饰技法,就是用金属带镶在器物的口上,以使器口光滑,器体华丽。平托是汉代漆器工艺上的装饰技法,即用金或银的薄叶剪成物象花片,还可在其上加刻纹饰,然后贴在器物上,再上漆若干道,使漆地与之齐平。最后将金、银饰片磨出,使之有嵌到漆中的艺术效果。漆金银平托器到唐代特别兴盛,故越窑把上述两种技法从漆器移植到瓷器上。法门寺地宫出土的银扣秘色碗和平托鎏金镂空花鸟团花纹秘色碗堪称国内绝品。

  唐五代及宋初的越窑址主要分布在浙江的慈溪、上虞、余姚、宁波、镇海、鄞县、奉化、临海、黄岩、嵊县、诸暨、绍兴、吴兴(今湖州市),以慈溪上林湖及附近的上岙湖、白洋湖为中心,上虞县窑寺前窑的产品与上林湖的基本相同。这些窑形成一个庞大的窑系。

  越窑青瓷中拣选出的精品又称秘色瓷,大多数由贡窑生产。宋代以来的一些文献把唐越窑与五代(907~960年)秘色瓷分别叙述,认为在五代时吴越国钱氏统治时期(908~978年)生产的贡瓷,一般臣民百姓是不能用的,故称为秘色瓷。这种说法与唐代文献中已有秘色瓷的记载相矛盾,但为一般研究瓷器者所沿袭。近三十年来的考古发现纠正了此说。1980年,浙江临安县发掘了钱宽夫人水邱氏墓,水邱氏为吴越国第一位王钱镠(音liù)之母。此墓出土25件很精致的青瓷,应是秘色瓷。水邱氏墓的年代为唐昭宗天复元年(901年),说明唐代末期已生产秘色瓷。1987年,陕西扶风县法门寺地宫出土14件青瓷,引起了学术界的瞩目。因在地宫中还出土一块刊刻皇室为供养舍利(佛骨)而施舍供奉的器物帐石碑,其上刻明此14件青瓷为秘色瓷。这样,把秘色瓷的生产年代又向前提了近30年。因地宫封闭在唐懿宗咸通十五年,即懿宗乾符元年(874年),也证实了晚唐诗人陆龟蒙(?~约881年)所记“秘色越器”是正确的。法门寺的考古发现使得争执多年的秘色瓷起于何时的悬案得到了最终解决。

  大量的实物资料证实,在晚唐时,越窑青瓷已进入成熟阶段,表现在下列五个方面。

  釉上彩绘的应用。水邱氏墓中出土了钵形油灯、香熏炉和酒罂(音yīng)三件釉上褐色彩绘青瓷。其中,炉由镂孔炉盖、鼎式炉和镂孔器座三部分组成。胎体施化妆土,罩青釉,再绘以卷云纹、云气纹、如意形纹和莲瓣纹,笔法娴熟、疏密得当,烧成后颇具彩绘艺术效果。盖、炉、器座三层叠摞似塔形,通高66厘米,雄伟庄重。同墓所出的带盖褐彩酒罂,通高67厘米,气势恢宏。目前发现的越窑釉上彩绘瓷不多,但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平。

  匣钵普遍使用,提高了烧成质量。由于采取单件装匣或件数不多的叠摞装匣,可使胎体细薄、器形轻巧,因而器形新颖多样,造型美观大方。

  五代时的越窑瓷刻花装饰较少,到北宋初期,刻花瓷大量出现而且较繁缛。这是因为此时釉质发生了变化,釉层透明,失去了那种滋润似玉的美感,而不得不在装饰技法上有所加强,另创天地。刻花的题材有珍禽异兽、鱼虫花草、人物景观等,如相对的蝴蝶、鹦鹉、凤凰、鸳鸯、花间小鸟、云中翔鹤、海涛神龙、一叶扁舟、婴童吹弹、七子游戏、莲荷牡丹、秋葵海棠等。所有这些纹饰都刻工细腻、装饰得体、式样奇妙、形态传神,足见其时窑艺匠师想象力之丰富。已故著名陶瓷学者陈万里先生认为刻花越器是“一种惊人的产物”。

  五代宋初之时越窑达到鼎盛时期的原因有二。第一,五代十国虽属战乱多秋的时代,但江浙地区处于吴越国的统治之下,境内较为安定。第二,吴越王为了达到“保境安民”的目的,对中原统治者颇为恭顺,贡奉不断,其中瓷器占有一定数量。吴越王钱俶为了表示虔诚,把所贡的物品罗列于庭,焚香再拜而后遣之。如此慎重事上,必对所贡物品要求严格。可以想见,作为吴越国特产而进贡的秘色瓷一定是极其精妙的。诗人徐夤在《贡余秘色茶盏》诗中对之进行了描述:“捩(音liè)翠融青瑞色新,陶成先得贡吾君。巧剜明月染春水,轻旋薄冰盛绿云。”另外,十国中的闽国(897~954年)、前蜀(907~925年)也都派人到吴越国定烧越窑秘色瓷,贡献给中原统治者,可见当时越窑已名声远扬。

  越窑瓷经数百年发展,到晚唐五代宋初,以深浅不一的翠绿(青绿)釉色、玉一般的润泽、精巧的器形,给人以清新质朴之感,如再镶以金银扣、嵌以平托鎏金银饰则更显雍容华贵,晚期刻花颇具诗情画意。故越窑为全国青瓷之冠,被誉为中国陶瓷史上的一颗明珠。
 
  越窑进入五代以后,生产规模扩大,窑场林立。这一方面是越窑生产的贡瓷动辄数以万计,甚至十万计;另一方面还有大量产品行销国外,是当时最主要的外销瓷窑。这时的贡瓷多有金银装饰,如清泰二年(935年)向后唐贡“……金棱秘色瓷器二百事”;开宝九年(976年)向北宋贡“……瓷器万一千事,内千事金棱”;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向北宋贡“……金扣越器二百事”;太平兴国八年向北宋贡“……金银陶器五百事”等。后来有人统计,仅钱俶(音chú)统治时期(947~978年),就向北宋贡“……金银饰陶器一十四万事”。上述引文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到宋代时陶、瓷二字还没有严格的界限,这里所说的陶实际上指的是瓷。二是金扣、银扣、金棱、银棱和金银陶器做何解?金银扣的含义前已叙述,金银棱的含义尚不明确。但无论是金银扣越器,还是金银棱越器都可称金银饰陶器或瓷器。在中国陶瓷史上,用金银装饰瓷器应以越窑最为突出。

  越窑亦称越州窑,自汉代创建以来,到唐代初期,一直在缓慢发展,产品质量逐步提高,进入盛唐以后,它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被后世称为“茶圣”的陆羽(728~804年)所著的《茶经》一书中,把全国六个著名青瓷窑生产的茶碗进行了排比,认为越窑产品最佳,“盌越州上、鼎州次、婺州次、岳州次、寿州次、洪州次”。从新中国成立前后的考古调查和发掘资料来看,就青瓷生产来说,这个评论是相当公允的。越窑产品的确代表了其时青瓷生产的最高水平,为全国之冠。

  原料加工精细。其瓷土经过粉碎和淘洗,泥坯经过多次揉练,胎质细腻致密、气孔少,呈灰、淡灰或淡紫色。釉料处理和施釉技术也有很大提高。釉层均匀,少见有剥釉和生烧现象,多呈青绿或青黄色。

  关于越窑烧造的下限,过去学界认为是在11世纪上半叶。然在20世纪90年代进行了一系列的考古调查,特别是1990、1998~1999年分别对低岭头窑址、寺龙口窑址进行了试掘和大规模发掘,使这一课题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现已确知越窑烧造的下限推到了南宋时期,并证实越窑烧造与宫廷有着某些联系,具有“官窑型”的性质。

推荐产品
13316928767
西安仪器 | 天津生物科技 | 河南生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