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永利总站服务探测科技,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咨询热线 133-1692-8767
您的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公司新闻 >

河北的磁山文化遗址出土了较多的原始陶器

发布时间:2018-04-02 人气:

  在河南新郑裴李岗文化遗址发现的原始陶器,质地为夹砂与泥质红褐陶,器壁厚薄不均,制法多采用泥条盘筑法。陶器烧成温度为900℃~960℃。器表多平素无纹,有一部分陶器饰有篦点纹、划纹、乳钉纹与指甲纹等,篦点纹多作左右连续的呈平行或弧形的排列。器类有圈足或假圈足的碗、圜底钵、三足钵、小口双耳壶、鼎、豆、勺、敞口深腹罐与器盖等,其中陶壶的造型最有特点,为小口圆腹,细高颈,肩部置一对称的月牙形器耳,尖底或圜底,底下附三个锥形实足。所出土的椭圆形碗与瓢形器较罕见。陶塑人头、羊头与猪头等艺术品形态逼真生动,表现了先民的审美能力。

  甘肃秦安大地湾遗址出土的原始陶器,年代为距今8220~7420年。陶器以夹细砂红褐陶为主,有的陶器颜色不纯,呈现外红褐色内黑色或里外红褐色中间夹黑色等颜色斑杂的现象。陶胎呈泥片状结构,可知其制法是采用泥片贴筑法制成。器表除素面外,不少陶器饰有交错绳纹、附加堆纹等,以绳纹为主要纹样,一般大型陶容器都饰满绳纹;附加堆纹多作横行排列,纹样呈条带形、乳钉形、三角形或月牙形等多种。器类有直口或侈口的圜底钵、圈足碗、三足钵、侈口筒形罐、三足罐、小口鼓腹瓮、侈口深腹罐等。其中侈口筒腹三足罐在造型上较有特点,器形较高大,底下附三个尖锥形实足,外表饰满交错绳纹,这种器型为其他文化类型所不见。

  所谓原始陶器,是指胎质粗松、陶壁较厚、火候低、陶色不纯的早期手制陶器。它是中国距今约12000~7000年间的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的主要遗物。出土这种原始陶器的遗址,分别属于磁山文化、裴李岗文化、大地湾文化、北辛文化、兴隆洼文化、壳丘头文化与河姆渡文化等。这些文化的陶器虽存在着上述的共性,但由于它们分布于不同的地区,因此,在质地、器类、造型与装饰等方面都有着明显的差异,具有各自的特征。这里分为黄河流域、北方地区、江汉地区与南方地区四个区分别介绍。

  黄河流域包括磁山文化、裴李岗文化、大地湾文化、北辛文化遗存中的原始陶器。河北徐水南庄头遗址出土的陶器最为原始,年代也最早,其年代经碳十四测定为距今10510~9700年。陶器为夹砂灰陶质,在陶胎中可以看到除夹砂外,有的还掺入云母与蚌壳末等,质地粗糙,火候很低,陶色呈灰褐或深灰色,而且斑驳不纯。陶器表面多为素面,少数饰有不很规整的附加堆纹和乳头状饰。器类有钵与敛口罐等。它的发现,对探讨陶器的起源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在天水师赵村与宝鸡北首岭遗址发现的一组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存,称为师赵村一期文化或北首岭下层遗存。其年代为距今7200~6900年,比大地湾文化略晚。这里出土的陶器与大地湾文化有不少相似之处,但也有其独具的特征。如陶器的纹饰以竖绳纹或斜绳纹为主,次为附加堆纹、划纹与戳印纹,绳纹的纹道较深,排列整齐;附加堆纹除月牙形、三角形与乳钉状外,还有波浪形与绳索形,戳印纹是用骨器的尖端刺成的,呈连续的锥点线或三角形点线纹。有的器物集绳纹、堆纹、戳印纹于一身。器类有平底碗、圈足碗、圜底钵、盆、鹅蛋形三足罐等。鹅蛋形三足罐器身似鹅蛋,在小底下附三个扁形小足,上重下轻,造型奇特,在其他文化类型的陶器中未曾见过。

  河北的磁山文化遗址出土了较多的原始陶器。该文化因1973年在武安磁山首先被发现而得名,主要分布在河北的中、南部地区,年代为距今8000~7000年。陶器中夹砂红褐陶占总数的90%以上。陶土中有石英、云母、细砂等羼和料,陶质粗松。陶器表饰有细绳纹、编织纹、划纹、席纹、附加堆纹、曲折纹、弧形篦点纹、平行条纹、指甲纹、乳钉纹等。器类有碗、三足钵、圜底钵、小口双耳壶、深腹罐、豆、四足鼎、支脚、小杯、圆形或椭圆形盂等,以陶盂为主要器形。该文化的陶支脚是用来支撑炊器和容器的,形状分实心形与圈足形两种,有的中段附有乳钉形泥突,是一种较有特点的器物。

  北方地区这个地区出土原始陶器的文化遗存,主要是以在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宝国吐乡发现的兴隆洼遗址为代表的兴隆洼文化。该文化分布在辽河流域的西拉木伦河、老哈河、大凌河流域,年代为距今8200~7000年。其陶器以夹砂陶为主要陶系,陶胎中夹有砂粒与云母粒,制法采用泥条盘筑法,器表多呈红褐色或黄褐色,通体饰有纹饰。“之”字纹是该文化最常见的一种纹饰,呈横行或竖行连续状,纹带或窄长或宽大;纹道由戳点或篦点或压印成纹,戳点纹或细密或疏朗,不拘一格。器类绝大多数为筒形罐,口大底小,器壁斜直,大小不同,作为盛器与炊器使用。此外,有杯、碗、钵、盅一类小型器皿。兴隆洼文化最具有代表性的陶器造型特点是在口沿外侧贴附一圈泥条,形成外凸的厚唇口,其上再饰以花纹。器表往往集弦纹、堆纹、“之”字纹于一身,形成宽面的复合纹样。“之”字纹或称连续曲折纹在兴隆洼文化以后的红山文化陶器上也有,是带有地区特色的一种纹饰。

  山东滕县北辛遗址出土的一批原始陶器,年代为距今7400~6300年。陶器以夹砂黄褐陶为主要陶系。陶壁较厚,达1.5厘米。陶色不纯,杂有灰黄色或黄褐色斑块。器表饰有篦纹、乳钉纹、划纹、锥刺纹、席纹与附加堆纹等。窄条形的附加堆纹最有特点,多作成组排列,有曲折形、菱形、方格形等各种图案。器类有釜、鼎、罐、三足钵、碗、三足盆、壶、盘、支脚等。其中,釜形锥足鼎的腹部饰有多道窄条堆纹,圜底下附三个锥形足,腹中腰有折棱。这种鼎数量较多,是北辛文化最有代表性的器物。近年在山东临淄后李官庄遗址发现的原始陶器,制法系泥片贴筑法,较为原始。陶胎中夹有细砂与蚌壳末,陶色呈红色或红褐色。器表饰有细绳纹、刻划纹与附加堆纹。器类多属圜底器和圈足器,有釜、碗、盆、罐、壶等,以圜底釜占多数。后李官庄遗址的年代早于北辛文化,其釜、壶、碗与北辛文化的同类器物有上下演变关系,从而为寻找北辛文化的渊源提供了线索。

推荐产品
13316928767
西安仪器 | 天津生物科技 | 河南生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