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永利总站服务探测科技,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咨询热线 133-1692-8767
您的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

追溯这种在历史古迹上刻字的行为背后的文化因素

发布时间:2017-11-28 人气:

     中国文物学会副会长郭旃认为,人们文化素质的提高,以及对公共遗产的保护意识的提高,是刻字现象减少的重要原因。另外,有关部门对文物加强管理,实施有效的保护措施,加之媒体对文物保护和文明旅游的宣传,等等,这些都使在文物上涂划等不文明的行为逐渐减少。

     其实,对于长城的保护,已有几部法规相继推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规定,刻划、涂污或者损坏文物尚不严重的,或者损毁文物保护单位标志的,由公安机关或者文物所在单位给予警告,可以并处罚款;于2003年颁布的《北京市长城保护管理办法》规定,禁止从事刻划、涂污、损坏、破坏长城保护标志等危及长城安全的活动,违反者由文物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可处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的罚款;2006年颁布的《长城保护条例》同样规定了禁止在长城从事刻划、涂污等活动。

     “在文物上刻字是违法行为。”中国人民大学文化遗产法研究所所长王云霞介绍,轻微的会负行政责任,处以罚款,而造成非常严重破坏的,则属犯罪行为,要负刑事责任。

     虽然有明确的法律规定,但有网友还是担心法律“起不到多大的作用”,因为长城太长了,许多地方难以监管。对此,王云霞表示,这些法律颁布后起到的最大作用是教育作用。“每一次出现破坏文物本体的涂划行为,媒体报道之后,普通民众都会积极参与,加深对文物保护的意识。法律法规对公众的教育作用还是很明显的,这也是长城刻字行为减少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董耀会认为,这些法规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民众大多已经知道了在长城上刻字是要受处罚的,而游人也普遍有了相关的法律意识,“现在常常是一见到有人比划着要涂划,就会有游人出来制止”。

     “长城管理部门的措施也很有效。”董耀会表示。据悉,有关部门通过种种措施加强了对破坏长城行为的监督。目前八达岭长城特区办事处已在景区安装300多个高清摄像头,对长城进行实时监控。另外,八达岭长城还推出了黑名单制度,凡是有不文明行为的游客都将被录入黑名单。

     董耀会告诉记者,在长城上也曾抓到过想要刻字的人,想刻还没刻的,发现后会当面教育,已经刻了的会处以罚款,“这些都很有效果”。

     追溯这种在历史古迹上刻字的行为背后的文化因素,我们会发现,这一行为自古有之。“‘雁过留声,人过留名’,本来是指好的德行或功绩令世人传扬,却被许多品行不高的旅行者的‘某某到此一游’亵渎了。”北京市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刘卫东认为,这种刻字行为是人们对“留名”的文化心态的误读谬传。而长城又与一般的文物不同,它体积较大,是不可移动的历史文化遗产,在被开发为旅游景观后,又不可避免地与游客有“身体接触”。

     不过,近年来在长城上刻字的现象已明显减少。据八达岭长城的一位工作人员介绍,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由于人们文明意识不强,管理也不健全,城砖被刻字的现象较多,而近年来情况已有所好转。著名长城专家董耀会也印证了这一点:“如今在长城涂鸦、刻字的行为已经极少存在。网络流传的图片中及游客在长城看到的众多涂鸦、刻字其实并非近期所为,大多都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遗留下来的产物。”

推荐产品
13316928767
西安仪器 | 天津生物科技 | 河南生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