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展出的是大同沙岭北魏墓壁画的摹制作品。据专家介绍,沙岭7号墓既有彩绘图像和纪年文字的漆画,又有保存基本完整、内容丰富的壁画,填补了汉唐考古壁画没有北魏时期定型材料的空缺,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艺术价值,曾入选2005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此次展览的“主角”是位于大同东郊的沙岭7号墓。这是一座北魏时期的地下“豪宅”, 据墓室出土漆皮文字推测,墓主人系鲜卑人,是侍中主客尚书平西大将军破多罗氏的母亲。这座铲形砖室墓的墙壁上布满了精美的壁画——甬道两侧绘有镇墓武士和镇墓兽,甬道顶部绘有伏羲女娲,墓室两侧是大型出行图和宴饮图,都是典型的汉晋传统文化元素。伏羲女娲手中所持的摩尼宝珠,在不经意间还流露出了西方文化的印记。
除了参观,观众还可以在本次展览中体验VR,更加近距离地感受云冈石窟的恢弘气势。据了解,为了尽可能完整地采集云冈石窟和沙岭壁画的信息,云冈石窟研究院数字中心应用了多类型全方位空间信息测量手段,此次展览中3D打印的佛像和VR展示都是云冈文物数字化建设的部分成果。
展出的另一大“主角”是来自云冈石窟研究院的雕塑文物,其中包括云冈石窟第五窟窟顶佛寺遗址出土的泥塑佛像,以及石窟窟前遗址出土的菩萨头像、立像。大同云冈石窟开凿于公元460年,与沙岭墓葬群年代相近,并且其表现形式与壁画艺术有颇多相似之处——洞窟窟口的金刚像、飞天们环绕的摩尼宝珠,都与沙岭7号墓中的元素相呼应,展示了北魏人的生死观和对极乐世界的寄托,也体现了当时的多元文化融合。
北魏墓葬壁画摹制作品与云冈石窟部分雕塑在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亮相,参观者不仅可以借机一睹北魏时期地下“豪宅”的面貌,还能近距离欣赏来自云冈石窟的菩萨头像、立像等雕塑。